同走革命路的城固县早期中共党员 陈伯烈 陈文志父子

2018-07-16 16:50:35  来源:各界导报—各界新闻网  


[摘要]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,笔者搜集整理有限史料,撰成此文,以深切缅怀早在88年前的1930年,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带领其子共同走上革命道路的城固籍老前辈陈伯烈、陈文志。...

 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,笔者搜集整理有限史料,撰成此文,以深切缅怀早在88年前的1930年,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带领其子共同走上革命道路的城固籍老前辈陈伯烈、陈文志。

  父亲入党闹革命

  陈伯烈青年照 1930年3月,今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的进步青年陈伯烈(1902年生),经中共城固县委地下党员龚逢春同志(解放后曾在中共中央党校任副校长)考察、介绍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党的领导下,与本县籍中共党员郑月波、陈咨、徐葆初等同志积极开展宣传中国共产党“反帝反封建,打土豪、分田地,反独裁、要民主”的农民运动。陈伯烈先后发展本村陈世民、翟少骞等优秀农民兄弟入党,并于1931年6月,在升仙村的何家祠堂内,成立了城固县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——“中共城固县升仙村党支部”,陈伯烈被任命为首届党支部书记。

  党支部的成立,给陈伯烈增添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,他以开办村“民众夜校”、帮助村民扫盲识字为掩护,率领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会员,积极组织开展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,抗租抗税的斗争,并与本县文川、原公、斗山等乡村的地下党组织联络,配合并参与了由中共城固县游击大队队长张仁俊、政委胡哲发动的与伪乡政府、保甲长及地方反动势力开展的“打土豪、斗恶霸、救穷人”的斗争,深受贫苦民众拥护。

  儿子延安创大业

  在陈伯烈“闹共产、为穷人、争天下”革命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下,他年仅18岁的儿子陈文志(又名陈孝龙、陈晓农),对共产党的主张、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向往,他联络本村青年伙伴何有先、桔园乡杨家滩村的青年朋友马匡汉,积极上夜校,加入农会,参与抗租斗霸行动,表现十分优秀。在地方党组织的鼓励和引荐下,陈文志、何有先、马匡汉三人结伴而行,于1939年盛夏,踏上了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之路。

  陈伯烈中年照 而在此年冬季,升仙村的首富、恶霸地主杨永贵公开宣称并扬言,一定要缉拿共产党员陈伯烈。陈几乎身陷囹圄,处境非常危险。为了暂避锋芒,保存革命实力,36岁的陈伯烈,遵照党的安排,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,只身离开城固,辗转来到渭北地区的陕西农业改进所泾阳县农场隐身达4年之久。

  其子陈文志到达延安后,经过系统学习,进步很快,表现突出,于1937年冬天,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战场。在无数场的英勇杀敌斗争中,他屡建功勋,经受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磨练和考验,1949年选调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创建,1953年即晋升为少将军衔。在战火阻隔的年代里,陈文志由于战务繁忙,加之在兵荒马乱的特殊岁月里,为了顾及父亲、家人、亲友的安危,陈文志也只能忍痛割断了寻亲的打算,只好把对领引自己走上个革命道路的父亲的牵挂,深埋心底,只能在多少回魂牵梦绕的遥望中,为父亲默默祈祷。

  父子团聚 家乡欢腾

  1950年2月,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初春,喜从天降!一封由儿子陈文志亲笔撰写的来信,由儿子驻防部队所在地湖南省衡阳市,寄到了在家乡陕西省城固县升仙村务农的陈伯烈手中。已是84岁的陈伯烈读着儿子这封重若千钧的来信,想起他17岁就有了这个儿子,儿子去了延安,参加了八路军,参加了共产党,如今却音信全无。在儿子生死未卜的10年来,经历了漫长的期盼、等待、思念、煎熬之后,陈伯烈却突然意外的收到儿子的来信和照片!他喜极而泣,那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的父子深情!

  下面,就是陈文清给父亲陈伯烈的信:

  亲爱的父亲:

  离开您已经整十年了,这十年中没有给家中写信,家里一定是认为我忘了你们或者以为我在战争中牺牲了。但是我没有忘掉您们,而且正是为了您们和一切苦难的人而奋斗,我没有死,我还很好的生活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中,但是我为什么不写信给您呢?为了不使家庭遭受蒋匪的迫害,我隐忍感情过了十年!此中苦衷,请能理解。

  今天,我非常兴奋,我看到汉中及城固解放的消息,更重要的是西南各省捷报频传。全中国解放将在不远,我们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。爹!我走上革命的道路,是您的思想的影响,今天,我要告诉您,儿子完成了父亲的意愿。这十年来,我学习于延安,走过了华北,转战于黑水白山之间,去年冬天,才进了山海关,经平津、徐州、郑州、武汉、长沙而到广西,现在任务已基本完成,一边工作一边学习,十分愉快。请告知亲友,代我问好,革命成功,后会有期。儿现已有家室,并得男女小孩各一,特告知。

  请告诉我,我祖父母、曾祖母等老人,现在您们好吗?他们听到我的消息,一定是欢喜若狂吧,另外我二爷、三爷、二婆三婆及各位族叔都带我问好。我姑母、婶子们,也请代问他(她)们好。最后,请将家中一切情况告我。敬祝阖家愉快!

  儿,晓农(印章)

  1949年12月28日

  (回信寄衡阳市第四野战军后勤二分部六大站 陈文志)

  陈伯烈读罢了儿子重情重义的来信后,欢喜万分,激动不已,立即把信中的内容,告诉村里的乡亲们,他还挨家登门,按儿子的嘱托,把儿子牵挂并点名询问的亲戚一一问候,整个升仙村沸腾了,老老少少,亲朋好友,都在喜悦中奔走相告,共同分享这个天大的喜讯!

  陈伯烈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,连夜写下了一首感怀的诗:

  “接到此封信,

  价值抵万金。

  十年音讯绝,

  使我胡思忖。

  抗战和内战,

  死亡亿万人,

  如今家书还,

  安存解放军,

  为此不胜乐,

  振奋增精神。”

  1949年年底,接晓儿第一信,有感而作此数句,做纪念。

  陈伯烈这首饱含深情、为纪念儿子陈文志走上革命道路十年之后,寄回来的第一封家信,留下的珍贵史料,这封“红色家书”,2012年12月,被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入《城固文史》第十六辑中珍存。72岁的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升仙村村民陈本宏(2015年去世),在他任主编、历时3年出版的13万字的城固县升仙村《陈氏宗谱》一书的《人物传》《革命故事篇》中,浓墨重彩的介绍了陈伯烈、陈文志父子同走革命路,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的内容,为陈氏家族和城固人民争光彩的历史功勋,永存谱册,教化后人。随后,陈文志专程回到城固县,与父亲及众亲戚团聚,并将父亲接到大连居住,渡过了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年代。

  后 记

  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。笔者历时数月,多次赴县委老干局、党史办、县政协文史委调研询问,赴距离县城北18公里的桔园镇升仙村,询问陈本宏的遗孀及儿子,仔细查阅《城固县志》《城固年鉴》《城固文史》《陈氏宗谱》等书籍中为数不多的相关记载时,竟又发现了陈伯烈30余岁时的照片,陈文志调入海军军官学校工作时的照片,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上将,海军副政委刘道生中将联名签署于1951年2月25日,给陈文志同志颁发的《革命军人证明书》等史料,尽管因年代久远,纸质灰暗,书信文字不太清晰,照片颜色褪淡、有些模糊,但仍然是稀缺可贵的红色档案,闪烁着记载历史革命征程的光彩。相关资料,续记于后。

  陈文志 一是陈伯烈,又名陈树勳,佩戴眼镜,1902年生于升仙村,1927年就读于县中山学院,毕业后分配回乡,以在城固县考院小学、杜阳小学、升仙村小学任教为掩护,从事农运、民运斗争。1932年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,从升仙村过境入川后,国民党反动武装公开捉拿他,则赴泾阳农场掩护身份。“文革”期间,村红卫兵诬陷陈伯烈为“叛徒”,而惨遭批斗;其妻饶庆云,地下共青团员,曾随丈夫参加张贴标语、散发传单等革命活动,亦受丈夫“株连”,也被定为“叛徒分子”,在多次遭受造反派的批斗、毒打中,肝脏破裂,呕吐不止,卧床不起,惨死于1972年。

  二是1978年粉粹“四人帮”后,拨乱反正的平反昭雪中,饱经政治迫害和精神摧残的革命老人陈伯烈被平反,这位创建了中共城固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老党员于1984年逝世,享年82岁。陈伯烈一生育有一子二女,其子陈文志生于1919年,少将,曾任大连海军学院政委,2003年去世,享年84岁。长女陈惠莲,生于1940年,1999年去世,次女陈惠康,生于1955年,现仍健康生活在升仙村。

  三是陈文志将军的夫人叫李芙蓉,辽宁省大连人,部队干部,已退休,现居大连市。他们一生养育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,均属大学毕业,现在大连市外贸局、港务局、市儿童医院工作。笔者还将搜寻到的将军全家1970年的全家合影照片等资料一并附后,以飨读者。(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城固县政协文史专员、城固县委老干部局兼职通讯员 王长江(71岁)。(张敏 田会如)

编辑: 谢昊天

相关热词: 革命路 城固县 陈伯烈
分享到:
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只是转载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、稿酬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电话:029-63903870

本网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等,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,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06-2020 gjnew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备案号:陕ICP备13008241号-1